销售咨询热线:
18127993660
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首页 > 技术支持 > 塑胶跑道检测标准GB 36246-2018:有害物质限值与测试方法

塑胶跑道检测标准GB 36246-2018:有害物质限值与测试方法

点击次数:5     更新时间:2025-11-14

塑胶跑道检测标准GB 36246-2018:有害物质限值与测试方法

核心要点

塑胶跑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,尤其是在校园、体育场馆等场所,其质量问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。GB 36246-2018《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》作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,对塑胶跑道的原材料、物理性能、有害物质xian量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,旨在全面保障运动场地的安全性和环保性。该标准不仅适用于中小学,也为其他各类塑胶跑道的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
标准依据

GB 36246-2018 是国家为规范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而制定的强制性标准,自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。该标准替代了之前的相关标准,进一步提高了对塑胶跑道有害物质的限制要求,与国ji先jin标准接轨。标准中明确了塑胶跑道在原材料选用、生产工艺、施工过程以及成品质量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,为塑胶跑道的质量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撑。

技术细节

有害物质限值

GB 36246-2018 对塑胶跑道中的多种有害物质设定了严格的限值。其中,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TVOC) 在标准条件下的释放量不得高于 5.0mg/m³,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跑道使用过程中对空气质量的影响,避免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。

重金属方面,铅(Pb) 的含量限值为 90mg/kg,镉(Cd)为 10mg/kg,汞(Hg)为 2mg/kg,砷(As)为 30mg/kg 等。这些重金属如果超标,会通过皮肤接触、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,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。

此外,标准还对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做出了限制,如邻苯二甲酸二(2-乙基己基)酯(DEHP)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等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总和不得超过 0.1%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,可能影响人体的生殖发育等功能。

测试方法

TVOC 释放量测试:按照 GB/T 27630-2011《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》的相关方法进行。将样品在规定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,采集释放的气体,通过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。

重金属含量测试: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。首先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,将其中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可溶于溶剂的离子状态,然后利用仪器进行定量分析。

邻苯二甲酸酯类测试:运用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(GC-MS)。样品经过提取、净化等前处理步骤后,进入色谱仪进行分离,再通过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
应用案例

2022 年 6 月,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本拿比市的 Swangard 体育场,工作人员在第 39 届温哥华太阳哈里·杰罗姆国际田径经典赛当天,发现塑胶跑道表面出现“分层和/或起泡"现象。随后,马拉松公司聘请 Metro Testing + Engineering 对跑道进行检查,该市也自行聘请 Sports Labs LLC 进行检测。2022 年 11 月 11 日,Sports Labs 的报告发现跑道存在表面不规则和气泡、软点、分层和变色等问题,其“根本原因"是“跑道材料层内的未固化材料",wei一的纠正方法是che底拆除和更换跑道。此次事件中,塑胶跑道的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赛事的正常进行,还对运动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。如果在建设和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 GB 36246-2018 标准进行检测,对跑道材料的固化程度等指标进行严格把控,或许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。

又如,2015 年至 2016 年,我国江苏、浙江、北京等地连续曝出多起校园问题塑胶跑道事件,事故所在学校的中小学生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,经检测,这些跑道多为有毒物质超标,生产跑道的原料以废旧轮胎和废电缆为主。这些问题跑道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GB 36246-2018 标准的出台和实施,正是为了应对此类问题,通过严格的检测和限值要求,规范塑胶跑道市场,保障校园等场所塑胶跑道的安全使用。

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812799304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