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18127993046
Product category
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环节。例如,大肠菌群超标可能导致腹泻、肠胃感染,而洗涤剂残留会刺激消化道黏膜。通过标准化监测(如GB14934-2016规定的仲裁方法),可倒逼生产经营者规范流程,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。
餐具消毒效果监测-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
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标准
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(饮)具》(GB14934-2016)明确了餐具消毒效果的基础要求,适用于餐饮服务、集体用餐配送及集中清洗消毒等场景,涵盖以下关键指标:
1、感官指标
餐具表面需光洁,无附着物、油渍、泡沫及异味,确保视觉和触觉上的清洁状态。
2、理化指标
游离性余氯:使用化学消毒(如含氯制剂)时,残留量需≤0.03mg/100cm²,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潜在刺激。
阴离子合成洗涤剂: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,需达到“不得检出"(检出限0.005mg/100cm²)。实验表明,流水冲洗10秒或手搓6秒可有效去除残留洗涤剂。
3、微生物限值
大肠菌群:采用纸片法或发酵法检测,每50cm²不得检出。纸片法通过36℃±1℃培养16-18小时观察颜色变化(紫蓝色不变为阴性),发酵法则需经24-48小时培养验证。
致病菌:每50cm²不得检出沙门氏菌等致病菌,检测需经增菌、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等步骤。
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要求
(1)餐饮行业常规监测
采样需针对餐具与食物接触的关键部位(如碗盘内壁、筷子进口端5cm处),采用滤纸片粘贴或棉拭子涂抹法,确保覆盖50cm²面积。检测频率通常与监管抽查同步,重点关注微生物指标。
(2)机构特殊要求
医院餐具消毒需符合《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(WS/T367-2012),除通用标准外,还需定期监测消毒设备性能(如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检测一次,不得低于70μW/cm²)。对于高风险科室(如手术室、新生儿室),微生物监测频率需提高至每季度一次。
(3)消毒方式差异
物理消毒(蒸汽、煮沸、红外线等):需记录温度和时间参数(如蒸汽消毒需100℃保持10分钟)。
化学消毒:含氯消毒剂浓度需每日监测,确保有效氯含量≥250mg/L,作用时间不少于5分钟。
餐具消毒效果监测-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