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
18127993046
加湿型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检测
检测原理
加湿型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检测:加湿型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是衡量其综合性能的核心指标,它融合了空气净化与加湿双重功能。简单来说,这类设备通过滤网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,同时通过蒸发或超声波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。净化效率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,设备去除空气中污染物的能力。
检测时,我们会在30立方米的密闭实验舱中注入污染物,如PM2.5和甲醛,然后开启净化器,记录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。通过比较净化前后的污染物浓度,计算出净化效率。例如,一台净化效率为90%的加湿器,意味着它能在一定时间内去除空气中90%的污染物。
值得注意的是,加湿功能可能会影响净化效率。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滤网受潮,降低过滤效果。因此,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舱内的湿度条件,通常保持在50%±5%。
标准依据
加湿型空气净化器的检测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/T 18801-2015《空气净化器》和QB/T 4477-2013《加湿器》。这两项标准分别规定了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。
具体到净化效率检测,主要参考以下指标:
检测项目 | 标准要求 | 检测条件 |
|---|---|---|
颗粒物净化效率 | ≥ 90%(1小时) | 初始浓度 800 μg/m³,温度 25℃±1℃ |
甲醛净化效率 | ≥ 80%(1小时) | 初始浓度 1.0 mg/m³,湿度 50%±5% |
加湿量 | ≥ 250 mL/h | 室温 25℃,相对湿度 30% |
噪音 | ≤ 55 dB(高速档) | 距离设备 1 米处 |
这些标准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权wei性和可比性,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测试流程
加湿型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测试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1. 实验准备
首先,我们需要准备一个30立方米的密闭实验舱,确保舱内环境参数可控。实验前需对舱内进行che底清洁和消毒,避免残留污染物影响测试结果。
然后,将待测试的净化器放置在舱内中心位置,连接好电源。同时,准备好污染物发生装置,用于产生实验所需的PM2.5和甲醛气体。
2. 测试步骤
(1)调节实验舱内温度至25℃±1℃,相对湿度至50%±5%。
(2)启动污染物发生装置,将PM2.5浓度调节至800 μg/m³,甲醛浓度调节至1.0 mg/m³。
(3)关闭污染物发生装置,开启净化器,同时启动数据记录系统。
(4)每5分钟记录一次舱内污染物浓度,持续1小时。
(5)在测试过程中,同时监测净化器的加湿量和噪音水平。
3. 数据处理
测试结束后,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净化效率。公式如下:
净化效率(%)=(初始浓度-最终浓度)/初始浓度×99.99%
同时,需要绘制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,评估净化器的净化速度和稳定性。
数据解读
净化效率数据需要结合实际使用场景来解读。一般来说,颗粒物净化效率达到90%以上,甲醛净化效率达到80%以上的产品,就能满足普通家庭的需求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实验室条件下的检测结果可能会高于实际使用效果。这是因为实验舱内环境稳定,而家庭环境中存在门窗开启、人员活动等因素,会影响净化效果。
此外,加湿功能与净化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。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,当加湿量超过300 mL/h时,部分净化器的颗粒物净化效率会下降5%-10%。因此,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,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权衡加湿量和净化效率。
选购建议
基于我们的检测经验,给消费者以下选购建议:
关注综合性能:选择净化效率和加湿量都能满足需求的产品。一般来说,对于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,建议选择颗粒物CADR值≥300 m³/h,加湿量250-350 mL/h的产品。
注意湿度控制功能:优先选择带有湿度自动控制的产品,当室内湿度达到设定值时,能自动降低加湿量或停止加湿,避免湿度过高影响净化效果或导致室内发霉。
考虑滤网寿命:加湿型净化器的滤网更容易受潮,建议选择具有抗菌功能的滤网,或定期更换滤网,一般建议每3-6个月更换一次。
噪音水平:夜间使用时,建议选择噪音≤35 dB的产品,以免影响睡眠。
能效等级:选择1级能效的产品,既能节省能源,又能减少使用成本。
最后,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查看产品的检测报告,确认净化效率等关键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。同时,可以关注第三方评测机构的测试结果,作为参考。
通过科学的检测和理性的选择,相信您能找到一款既适合自己家庭,又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加湿型空气净化器。